汕头港迎接“一带一路”关键节点战略机遇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汕大医学院附一院ICU护师邓永强的战“疫”手记:在负压病房护理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15天
汕大医学院附一院ICU护师邓永强的战“疫”手记:在负压病房护理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15天
发布时间:2020-02-21 发布部门:中国贸促会汕头市分会 来源:汕头橄榄台
在负压病房连续护理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15天,汕大医学院附一院ICU护师邓永强写下了这样一篇特别的战“疫”手记:
ICU“帅哥永强”在负压病房护理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15天
自疫情爆发以来,作为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者,我们早就做好了应急准备,积极报名参战。我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及党员,面对疫情更必须站在最前面。因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1月31日那天早上,有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加重需立即转入ICU监护治疗,黄海星科护士长、吕馥菱护士长立马从请战队员中挑选精英,成立了以主管护师黄静雯组长、骨干成员邓永强、林纯华、卢子围、林晓频组成的第一批负压病房特护团队。
接到通知的第一刻,我立即给家里打了几个电话,告诉还在骨科上班的老婆:我马上要去护理新冠患者,所以暂时无法回家了,需要家里帮忙整理一些衣物。交代完这个事情,我的内心也有所担忧,夫妻俩都在医院一线工作,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虽然电话那头老婆语气十分平静,但我很清楚地知道接下来老婆会很辛苦,除了要上班,还要带小朋友。但作为护士,责任心告诉我再苦再难也会克服,绝无怨言,这,是作为护士的天职。于是,我也开始了在负压病房护理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日子。每天的工作强度都很大,一天24小时的守护,我们分成四个班,每个班6个小时,每天的7-12为A班,12-6为P班,剩下时间段分成2个N班,当完成病人一天的护理工作,其中付出的汗水、艰辛非亲身体会所不能言。
ICU里的A班
清晨5:50,该起床了。经过简单的洗漱,吃完一个医院提供的营养早餐就得赶紧换衣服准备上班了。当然上班前最重要的准备事项就是上个“通透”的厕所,这是保证一个班能顺利上下来最有力的“保障”,就算这样,还有必须穿上成人纸尿裤才放心。
6:30,到达科室清洁区,便开始按照正规的流程“武装”自己,口罩、隔离衣、防护服、帽子、手套、鞋套……一个都不能少,毕竟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全套武装下来后整个人就成了连自己都很难分辨的陌生人——大白。一个人穿防护服还是有些吃力的,穿戴完毕基本也就接近6:50,本着提前到达准时交班的原则进入负压病房,仔细迅速地交班。然后用最快的速度有效安全地更换气管插管、固定带,随后还要抓紧时间完成口腔护理、尿道口护理等一系列护理工作,一切都是在跟时间赛跑。
我们科室这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是汕头唯一一例危重症患者,患者肺部病毒感染重,末梢血氧低,虽然现已气管插管并使用支持条件较高的呼吸机辅助呼吸,但氧合指数还是达不到目标,每天至少需要进行12小时以上的俯卧位通气。一般实施俯卧位通气按照科室要求至少要一个7人团队才能完成,而今为了减少医务人员的暴露我们不得不将这个任务交由我们4名医护人员完成,而且患者体型较大接近200斤,这着实是巨大的挑战。
关键时刻,就算有困难也得上,我们4人拼尽全力给病人翻身,这又是一次成功的俯卧位,各个管道保持通畅并在有效体位合理放置。终于完成这项操作,每个人都长舒一口气,我才发现因为太过用力以及防护服的憋闷,里面的衣服已经湿透,眼镜、眼罩也开始起雾了,不容歇息还得开始接下来的工作。
配液、输液、雾化、吸痰等各项护理操作完成已九点左右,又要赶紧写记录了,终于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雾蒙蒙的眼镜与眼罩使本来应当是最简单的工作变得不那么容易,若隐若现的表格、严谨的记录。“休息”过后接下来工作就相对“简单”了,重复进行配液、换液、给患者翻身、记录生命体征、病情观察、完成基础护理……
临近下班前的一小时,我们还得准备收尾工作,连收拾简单的东西,由于全身防护的负重,一切都会变得异常笨拙和艰辛。交班完毕脱下全身的防护用品,带着满身的汗水回到生活区,洗去早已冷透的汗水和一天的疲惫,开始一天中剩下时间的隔离生活。
ICU里的P班
因为特别护理组男士只有三位,所以俯卧位这种体力活还是得由我们来承担。开始俯卧位通气的同时,还要做好防褥疮措施,保证呼吸机、胃管的通畅。患者抵抗力较低,口腔溃疡严重,俯卧位状况下患者口腔渗血渗液,这给口腔护理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增加暴露的风险。眼罩起雾问题在使用防起雾喷剂后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在上班的前几个小时能维持较好的视野,使得记录写起来“顺风顺水”。
为了减少职业暴露,所有的护理活动都得做好统筹,进去一次就得尽可能把该做的事情做好,避免往复。2个小时过后就得帮助病人翻身改变体位了,这一次翻身有医生的帮助就较容易完成,但因为我科医生少,不能实现轮换,有时候后续的一次翻身任务就得由一个护理人员来承担。面对体重如此大的患者,这一挑战不比俯卧位通气低。欣慰的是经过大家的努力,患者至今仍无任何护理并发症。虽然我已经参加护理了很多天,工作上也已经得心应手,但是身体仍然无法承受N95口罩以及防护服憋闷带来的不适感。

ICU里的N班
深夜接近12点,前往生活区至负压房的路上,受疫情影响,基本已经看不到人影。此时做好防护进入病房,医护联手给患者翻身完后就得开始整理患者一天的治疗等等。
凌晨5点,夜班最具挑战性也是最有风险工作开始了,那就是暴露风险最大的环节,相比平时密闭式吸痰,这时要留存的各类拭子都是开放式的。虽然风险很大,但是大家都小心翼翼,精准完成,迄今无任何不合格标本!
值得开心的是,经过大家的通力合作,现今患者各个部位病毒载量都在下降,这真的是一大喜讯!
从31日晚上开始,我就没有回过家了,上班在负压房,下班在医院提供的生活区隔离保护。稍有些许空闲时,总是思绪繁多。记得2018年12月我在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有幸见到传说中的“医神”钟南山院士,跟着老先生查房、学习,他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了标杆与榜样。如今83岁花甲之年的他仍奔赴在重灾区指导抗疫,我们只有奋勇前行、团结一致,才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抗疫之余,个人对家庭的思念也难免愈发强烈,望早日结束疫情,能早日回家团聚。尤其后来从岳母那里才知道老婆曾担心到哭了,但她每天照常上班,也没有向领导提出照顾或上班特殊要求。因为新冠肺炎传染性较强,而这个病人病情又较重,我们又是24小时的特级护理,我能体会家人的心情。女儿多次哭着问妈妈:爸爸怎么还没回家?当老婆告诉她:爸爸在做一件很勇敢的事,去消灭病毒去了,小孩似懂非懂的,也就没有找我了。
在这里,我想感谢我的家人的全力支持与理解,让我能够安心上前线;也想感谢院领导,科长、主任、科护士长及护士长们及相关负责人、同仁的关爱,是你们给我们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大到生活电器,小到牙膏、牙刷……贴心的布置,给了我们舒适的港湾,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正如一位老师的话:只要心中有战斗,何处不是疆场!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抱团取暖,相互守望。没有哪个冬季寒意不会褪去,也没有哪个春季暖意不会来临,这场战役终将会胜利,胜利的号角终会吹响,我们终将完成使命,凯旋而归!
版权为汕头市广播电视台所有,转载须经授权。
记者/张晓欣
编辑/沧海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