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石雕文化历史悠久,潮汕石雕与潮汕木雕的发展历史同源,均始于唐宋,兴盛在明清。
清末民初,石雕潮式镂通雕的艺术风格发展到顶峰,成为财富与艺术的物质象征。潮汕石雕历史上分布于现在汕头、潮州、揭阳及梅州等地。如今汕头的石雕分布于中心城区鮀浦及潮阳区、潮南区。
石雕的形式丰富多彩,有浮雕、沉雕、圆雕、平通雕、双面通雕等表现形式和技法,潮汕石雕内容丰富,技艺精湛,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潮汕石雕以精美而传世,以细刻繁雕而见长。镂通雕技艺得到全面发展,甚至穿插以彩金,形成精细纤秀瑰丽的艺术特色。潮汕石雕镂通雕的艺术特色可以总结为“杂杂、匀匀、通通”。“杂杂”指潮汕石雕构图内容的丰富,杂而不乱;“匀匀”是指匀稳而有章法可依;“通通”是指潮汕石雕最求通透玲珑的艺术效果,体现了空灵剔透的特点。
石料开采出来后,要根据设计开坯、造型,虽然现在有了切割机械的帮助,但精美的潮汕石雕依然离不开匠人手工的精雕细琢。从大而小,从外及里,从粗到细,层层叠叠,石料的硬与脆更加考验匠人的手艺。
潮汕石雕同潮汕木雕,虽然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同样有凸雕、沉雕、圆雕、平通雕和多层通雕等表现形式和手法,但原材料的特性,让石雕个性鲜明。潮汕石雕主要有石狮、石牌坊、石像等,尤以潮汕石狮最负盛名。潮汕狮像狮子,又不像狮子,是一种经过夸张美化了的艺术形象。着重于夸张高昂的狮头,鼻大嘴阔、双目圆瞪,头和脚遍布卷毛,身披鬃毛道道,既符合狮子的生态,又同整体的夸张相协调。头大身小,但因坐势十分得体,因而令人感到它体态浑厚有力而工整优美,庄严雄伟而生动有趣。
当代潮汕石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题材、造型、技法都有不少变化。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楼堂馆所、园林建筑、修复文物胜迹和外贸出口,多方面需要决定题材的扩大和造型、技法的改进。美术界的参予和具有一定文化知识艺人的出现,以及电动工具的使用,使石雕创作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然而,如今掌握潮汕石雕工艺的民间艺人寥寥无几,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鮀浦石雕”代表性传承人詹益盛是其中的佼佼者。自22岁学习传统雕刻造型及雕刻技法以来,詹益盛手中这把锤子一拿就是30多年,他兢兢业业,遍学名师,不断提升个人雕刻创作技术,在吸取民间艺术养分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学院派的艺术,以设计新颖、格调高雅、技法精湛、独具创意的表现形式,为石雕艺术发展做出新尝试。
38年来,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总结经验,詹益盛的石雕工艺技法愈加成熟,作品也屡获殊荣。2009年,在第十五届国际潮团联谊会组委会和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联合举办的“广东省潮汕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中,花岗岩石雕、双面镂通雕作品《喜上眉梢》、《富贵长寿》,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雕刻技法,获得了评委专家的一致赞赏,荣获金奖。他也被授予“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2012年,在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上,詹益盛和林任强联手创作的《海洋三宝》石雕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创意奖金奖,为汕头争得荣誉。2012年,詹益盛被命名为汕头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鮀浦石雕“的代表性传承人。
2015年,詹益盛和团队历时2年雕刻创作完成高达21米、重约360吨的巨型乘龙观音石雕,安放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哈灵顿市大丛林三宝山,从汕头漂洋过海到大洋彼岸的这尊观音石雕,将永久矗立在三宝山上,成为加拿大乃至北美的标志性艺术雕塑,这将对宣传潮汕文化,促进中加文化交流产生积极的影响。
潮汕石雕是潮汕民间工艺的代表之一,体现着潮人精工细作的性格特点,寄托着潮人的美好愿望,并随着潮人的足迹走向世界,成为潮汕文化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