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汕头经济特区秉承优良传统,敢闯敢试,勇立潮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创造了多元、多彩的“汕头印象”。
汕头
是一座有优良革命传统的“红色”之城
是一座因海而兴的“蓝色”之城
是一座生态文明的“绿色”之城
这些色彩共同构成了汕头作为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的“三基色”,绘出汕头缤纷多彩的崭新形象。今天,我们继续去感受充满生机活力的“汕头绿”。
汕头地处北半球的亚热带气候带,年平均气温大概是21.5摄氏度,雨量充沛,适宜汕头栽种的植物品种比较多。
跟北方城市相比,汕头公园绿地的植物品种更加丰富,可以选择遮阴、观叶、落叶、开花、香花等观赏性的园林植物品种超过150种。
汕头园林建设有两次飞跃期,第一次飞跃是上世纪80年代汕头成立特区之后,海滨长廊、金砂公园、中山公园馆花宫、金凤坛喷水池等城市水景、“崛起”等一大批城市雕塑都是在那个时期建设的。
2013年以来可以说是汕头园林建设的第二次飞跃,通过实施“绿满家园”“创文强管”“美丽乡村”等活动,一大批公园绿地建成投入使用。
如今的汕头,绿在城中,城在绿中。“四季常绿、四时有花、四季有景”,成为我市城市园林绿化的鲜亮特色。
截至2018年12月,汕头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超过1万公顷,绿地率约40.6%,比10年前的2008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绿化覆盖率约44.3%,10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人均绿地面积约15平方米,比2008年人均增加了2平方米。道路绿化率和水岸绿化率都超过8成。
我市还按照“一核、两带、八环”的规划,推进城市绿道网建设,包括串接牛田洋湿地、人民广场、石炮台公园、蓝水星公园、礐石风景区等节点长约93公里的内海湾核心廊道。
绿色,是一种生态文明,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两年多来,我市新建、改建公园广场580多个,遍布城乡各地,成为市民群众休闲游乐的好去处。中心城区以时代广场、开放广场为代表的众多公园广场的改造、建设,更是让市民赞不绝口,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大大提升。
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是“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是“求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文明兴则经济兴,汕头一直秉持着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理念,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来源:汕头日报、汕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