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建筑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历史的烙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汕头的建筑以潮汕传统建筑为根基,吸收和容纳外来的理念和艺术精华,兼收并蓄,韵味十足,形成具有浓郁潮汕特色、侨乡特色和海滨特色的建筑风格。
行走在城乡的道路上,
可以发现,
建筑已经成为汕头这座城市重要的风景。
那么各个时期的建筑,
又会呈现一种怎样的美呢?
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
一起去寻找答案,
领略汕头的建筑之美。
1传统的潮汕民居
传统的潮汕民居,
直接将“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
融汇了千百年来潮汕人民的智慧,
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
东里古寨
东里古寨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是一个典型的潮汕方寨,外型对称、方正,寨内包含排列整齐、鳞次栉比的“府第式”民居,显示出非凡的气势。古寨由家庙和12座三进三落厝与15座“下山虎”院落组成,每栋建筑都包含“五行”山墙,天井、梁架、飞檐等潮汕民居特色建筑元素,并以金漆、红漆、木雕、石雕等精美装饰,给人以恢弘大气,典雅别致的感觉。
陈慈黉故居
位于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的陈慈黉故居,由旅外侨胞陈慈黉家族兴建而成,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该建筑以潮汕典型的驷马拖车为主体,揉合中国与西方的建筑特色。其基本结构、屋内的木雕及石雕均以传统中国形式为主,而阳台、第二层的则以大理石、玻璃为建材,点缀亭台楼阁、通廊天桥,数十种绘有各国风情图案的进口瓷砖,使整个建筑物显得既古朴典雅,又富丽堂皇。
小公园
说到汕头的建筑,不能不提到小公园片区的骑楼。小公园片区是国内面积最大的骑楼建筑群。这些骑楼以放射性分布,参照古代檐廊式建筑,并借鉴开埠后传入的西洋廊柱式建筑,形成了独有的特色。骑楼建筑在山花、拱廊、窗框、门套等处,精心推敲尺度、比例、形式,巧妙地将具有传统特色的各样图案和异国风情的“洛可可”纹样艺术地结合在一起,装饰千变万化,较好地表现出汕头近代建筑的鲜明特点和风貌。
小公园骑楼充分发挥潮汕工匠在工艺上精雕细琢、尽极精致的传统风格。
文光塔
文光塔在1989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潮阳的象征,是凝聚海内外潮阳人重要的精神纽带,更是研究岭南古塔形制和风格的重要例证。
潮汕乡土建筑装饰
潮汕乡土建筑的装饰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装饰种类多。雕刻有石雕、木雕等;塑造有嵌瓷、灰塑等;彩绘有平面彩绘、灰塑彩绘、门神彩绘、描金漆画等;二是装饰范围广。门窗户扇、墙头屋脊、外墙檐下、梁架下,无所不有;三是具有炫耀性。充分利用民间艺人不温不燥的用心和纯正细腻的做功而将“精致”一词的含义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极限能耐;装饰追求精雕细琢,细腻繁复,追求金碧辉煌,富丽堂皇。
2改革开放后的新建筑
改革开放后,
在市中心的黄金地带,
一座别具一格的建筑物
也随同城市的发展被建造起来,
现在就让我们去瞧瞧,
它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金海湾大酒店
汕头金海湾大酒店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佘畯南设计。该建筑通过对圆形进行裁剪并与建筑体量有机组合,使弧面主楼和圆形裙楼错落搭配,构成帆船“扬帆起航”的俊美外观。在建筑内部空间,则采用西式罗马柱组成的柱廊,构成酒店中庭,并利用花坛、旋梯、吊顶等打造不同角度的视觉空间,配合造型简洁的内部装饰,呈现出通透、流畅的现代派艺术造型风格,成为改革开放时期汕头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于1994年获得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随着城市的发展,
汕头出现了一批彰显时代特色的现代建筑,
而在传统文化回归的今天,
现代建筑在展现现代美感的同时,
也更注重融入传统元素。
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
位于南滨路的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设计大师何镜堂教授领衔的团队设计而成,该建筑背山面海,以山海特色、红头船、潮汕民居等为构思来源,建筑造型向海一面似延绵的山脊和出海巨轮的船头,融入潮汕民居五行“山墙”和飞檐等建筑元素,向山一面则如同海潮涌动和红头船舷。建筑通过抽象且现代、优雅而灵动的建筑语言演绎着对潮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凝固的艺术,
汕头的建筑独具特色而又海纳百川,
一路走来,
在继承汕头人精神文化内涵的同时
而又吸收融入世界各地建筑精华,
不断拓展着汕头人的文化想象空间,
体现了汕头开放包容勇于创新的城市品格。
来源:汕头电视台、光明热点、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特藏网